一般人
- Jing
- May 11, 2018
- 2 min read
一日在studio课上,我在旁边拿着相机拍着有的没的花絮,看窗外是个大阴天,扭过头对Cris说,不知道我们这栋楼的顶楼有没有天台。
她回说,有是有,但是一般人去不了。
我边往楼梯口走去边开玩笑说,“可我不是一般人。“
到了八楼看到了一扇黑色的门,上面贴着一张纸,赫然写着 ”off limits “。中间的门轧还连着警报装置。想起了在LaGuardia因为闯了紧急通道,触动了装置引来了安保大叔的事。就只好恨恨地在原地呆了一分钟,转身回去 。
”我不是一般人“这样的幼稚的坚持在学习摄影期间不仅仅受到了这么一次挑战。这四个月一直没有更新博客,也是担心记下来太多负面情绪。现在往回看,变得更客观明白。没有被冲撞到,就不会有反思,也很难有成长 。
Thierry总说摄影其实是个很小的圈子,表面上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,可真正专业的兜兜转转那几个,大家都互相认识。于是这学期因为社交网络夸张的力量,和许多可爱又厉害的人们成为了不说话的网友,对自己的质疑也越来越日常。虽说从小就困惑不断,爱纠结,但大多仍停留在对事情的分析上,很少这么全面认真地否定自己。
后来在一个谈话节目里听到了对圈子的一些论断。大约是说,所谓圈子就是将一些人圈在了一起,他们有着相似的言语体系,而这种语言是圈子外的人不能明白的。或许摄影的圈子,拉近一看,还包含许多不同的圆圈 。风格就是那画圈的手。以前总听别人说有自己的风格很难,因而风格被推到了很高的位置。可在Critique课上被完全忽视这些因素,直接提到没能抓住重点后 ,才晓得说到底,有风格也并不是顶重要的事情。重要的是有内核的风格。若不能承载情感,摄影也就没那么动人了 。因而理清了原本心里没组织好的想法,也将这份质疑暂时放在了一边。
前两日约见了Maureen和Rondell。三人聊了分量很足的两个小时。说到了这学期没能专注于个人项目的遗憾,希望下学期能改进。但Maureen提议可以马上开始,给了我很大的动力。
后来和Rondell在校园后面边走边聊。他计划六月中旬的一次远行,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回来。我说请一定要回来,因为我很厌倦了总有人在离开和不连续的生活。他说不会,就算很久了,他很老了,他也会转变成电脑 ,然后到处都有他的意识。我第一次听说有人希望成为机器,竟然觉得是个很好的主意。非常符合他喜欢社交又搞怪的性格。想着百年之后,有的人成为了树,有的人成了电脑 ,这世界也不会太无聊 。
刚刚外面突然打雷。姐姐微信发来小宝宝视频。我说很想回去看看。她说放假了就回来,她张罗一起去大理。
等我两个月。